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发布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138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

专业发展历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常州工学院2000年升本后第一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2011年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2012年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电气专业类;本专业所在学科是江苏省电气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专业;本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江苏省高校特种电机研究与应用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教学科研平台数量在省内同类高校专业中位居前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地区,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微特电机和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利用所学知识延伸至其它行业,成为跨专业、跨学科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预期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的目标如下:

目标1具备电气工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工程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目标2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研究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设计出解决方案,在技术和方法上具有创新意识。

目标3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在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的工作岗位上,开展交流与合作、独立从事和组织工程项目,并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目标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持续发展,服务地方与社会。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区域“微特电机制造及控制”和“电力装备设计及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为导向,强、弱电知识并重,软、硬件本领兼备,主要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以低压电器和PLC为核心的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能力;以电机为核心的电力拖动设计及其应用能力;以供配电技术为核心的强电控制及其应用能力;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供电技术。

就业与考研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历年来供不应求,可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国防、机械等行业工作,也可在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等研发单位工作。近三年,年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年均16%考取硕士研究生,共60多名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同时每年选派30名左右在校生赴日本、香港等高校开展暑期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自动化(理)

专业发展历程:自动化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批“3+1国际课程实验班”,与英国赫德福德大学开展中英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和常州工学院特色专业,2015年与江阴中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展“3+4现代职教体系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特点,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自动化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工业自动化相关领域,特别是能在伺服电机控制、过程控制及智能制造等产业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强、弱电知识并举,软、硬件本领兼备,运用控制理论知识,并以计算机(含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为主要工具进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培养。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原理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

就业与考研情况: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化工业自动化系统,自动化检测设计与仪表,计算机控制装置与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年均就业率达到100%;共60多名毕业生考取了南京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等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年均20%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同时每年派20余名在校生赴日本、香港、台湾等高校开展暑期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电子信息工程(理)

专业发展历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发展而来,是常州工学院2000年升本后第一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2010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电气类重点专业,同年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地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跟随技术发展,应用新知识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中小型企业从事电子信息单元、嵌入式系统、电子装备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利用所学知识延伸至其他行业,成为跨专业、跨学科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预期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的目标如下:

目标1: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目标2:融会贯通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以电子技术为中心,以信息流为主线,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相互支撑的专业知识。

目标3:具备根据工程需要提出解决方案,能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等工作,并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

目标4:具备沟通、交流与管理能力,能在工作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拥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工程实践,并能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电路、信息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使用和开发恰当的软硬件平台、现代电子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理解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信息的处理流程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系统设计能力,软硬件本领兼备,能运用现代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在以微控制器(单片机、FPGAARM)为主要工具进行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语言(C)、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图像信息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ARM)、FPGA设计

就业与考研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深受企业欢迎,可在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通讯、电子、交通、金融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工作,特别适合在电子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本专业多名毕业生考取了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20%以上。